地址:宿州市汴河路71号jbo竞博体育电竞赛珍珠研究所电话:0557—3683812 2875115邮编:234000网址:http://szz.ahsztc.edu.cn/
文明交融中的思想启迪--赛珍珠、布克与中国“三农”
摘要:赛珍珠以她深沉的情感,通过对中国农村农民生活的细致观察,催生出雄浑阔大而又具像真切的中国农民史诗——长篇小说《大地》。布克也在农耕中国的艰难踯躅中看到了毕生事业的方向,《中国土地利用》三巨册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农业问题最权威、最优秀的著作。这一对青年夫妇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这个似乎隔绝于世界文明之外的悲惨世界中,觉察到蕴含着丰厚财富和巨大潜能,在这里苦难辗转、看似愚昧的芸芸众生,其实充满了善良智慧和生命张力。这一认识的转变既有赛珍珠、布克二人的个人情感因素,更是中美两个文明碰撞交融的结果。赛珍珠、布克的中国经历,其作品所代表的文化和融共存理念,在世界文明相互融合发展的今天必将越来越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与参与,相关成果揭示的科学内涵,也将越来深刻地渗入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进程之中。
关键字:赛珍珠;布克;文明;三农;
一、赛珍珠、布克与中美文化交流
一个世纪前,赛珍珠从大洋彼岸的美国随父母来到中国,经东西方双重文化熏陶而长大成人后,赛珍珠随同青年农学家布克来到尘土飞扬、祸乱频仍的中国北方农村。在这个似乎隔绝于世界文明之外的悲惨世界中,赛珍珠夫妇逐渐体察到:这方沉寂闭塞、贫脏破败的蛮荒大地,其实蕴含着丰厚财富和巨大潜能;在这里苦难辗转、看似愚昧的芸芸众生,其实充满了善良智慧和生命张力。
中西方社会的巨大差异、旧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苦难现实深深触动了这一对年轻人,赛珍珠以她深沉情感催生出雄浑阔大而又具像真切的中国农民史诗——长篇小说《大地》,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布克也在农耕中国的艰难踯躅中看到了毕生事业的方向,成为中国农业经济研究和实证数据考察方法领域中首屈一指、“空前绝后”(张五常语)的权威学者。赛珍珠与布克一生的辉煌事业,可说是中国大地所给予赛珍珠与布克的无言而无量的馈赠;同时也是一个尚在沉睡的东方古老文明和西方近现代文明深度交融的划时代重大事件。这个事件宣扬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宣扬了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从而使近代以来就鲜为世界文明关注的古老国度,突然打通了联接中西文化的桥梁,受到中外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如果说莫言以中国农村素材的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以文学方式对赛珍珠所做贡献的回应。那么,从思想文化交流的角度阐释赛珍珠、布克事业成就的内涵、对他们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人桥”意义的探讨,则是对赛珍珠、布克所做出事业的理性思辨和明亮回声。
真正明确意识到身为大地主人应有的姿态和回声语语权,在赛氏获奖一个甲子之后才逐渐出现。从上世纪末开始,改革开放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以更加宏阔开放的胸襟,更为高瞻远瞩的视野,对赛珍珠和布克逐步做出了历史的、科学的、公正评价和高度赞誉。2009年,赛珍珠和 “飞虎队”(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陈纳德等10人,共同荣获“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提名奖。这其中既有对赛珍珠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所做贡献的肯定,也蕴含着对赛珍珠文学成就中不可或缺的贡献者--—布克的认定和表彰。《国家人文杂志》每期必用的开篇语曾说:“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这沉默了如此久长岁月的回声,既蕴涵、积淀着中华民族觉醒、奋争和挫折、探索的曲折历程,也载录、见证着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终于昂首阔步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
赛珍珠与布克的成就离不开在中国的经历,赛珍珠、布克在中国活动的身份是传教士,但他们实际所从事的工作却与传播基督教义毫不相干,赛珍珠后来甚至因为反对教会工作宗旨的言论而被教会开除。可以说,是中国这方充满生机的深沉土地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事业。从中西方思想文化交融碰撞的角度思考赛珍珠和布克的贡献,他们的经历和成果既有异质文化碰撞所催生的文学艺术与农业科学的炫目华章,也有人类共性的生命关怀所促成的人文启蒙与思想启迪。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梳理这一成果的原委,不仅有助于传承历史,也将有益于未来发展。
二、切身实践与文化升华
在中国的那段时间,虽然经历了兵灾匪患、战争和灾害,但赛珍珠与布克不约而同得都把目光牢牢放在了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身上。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村虽然贫苦凋敝,但又最能体现旧中国农民农业本质形态的典型农业经济和风俗民情。这一切为赛珍珠布与布克了解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研究资源和创作素材。这对赛珍珠性情与人生道路的影响,对布克观念与事业方向的深层制约,都是巨大深刻而且终其一生的。
婚后定居安徽宿州的布克赛珍珠夫妇,虽然分别来自美国本土和中国镇江,但中国农村百姓极端落后贫穷的惨状,深深触动了他们。赛珍珠目睹了妇女产后风、因愁苦绝望直至自缢身亡、童养媳、被溺女婴、裹足、卖身为妾等种种悲剧,还有迷信鬼神、求签拜佛、狭隘嫉妒、畸形炫耀等一系列荒唐剧;赛珍珠、布克共同目睹了儿童群体中的弃婴、流浪儿、女孩买卖、路边倒毙骨骸、讨饭人群等惨状,共同经历兵、匪、旱、涝、蝗等天灾人祸。面对受尽欺凌艰辛而依然顽强生存的乡村妇女,面对终年劳累依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却依然默承受,无怨无怒的中国农民群体,赛珍珠难抑制悲天悯人的叹息,布克也对中国农民坚韧宽厚的性情由衷地发出赞叹,并借唐人诗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表达出深切的同情与感慨。
布克与赛珍珠考察、表述中国时,切入的方向与视野全部集中于民间,专注于底层农民真实的日常生存状态。这一时期,赛珍珠和布克在各类学校授课,分别在知识观念和农业科学方面对青年一代进行启蒙教育,同时不断向周围人和乡下农民宣传科学卫生知识,使不少农家子弟在近代早期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而成为“新青年”。这些方面使他们的成果迥异于历代周旋于王室贵族的传教士如马可波罗、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庄士敦等人,同时也有别于包括赛珍珠之父赛兆祥在内的专以传布西方教义为使命的传教士群体,甚至也有别于通过慈善救助和文化启蒙以传播教义的同时期传教士。从教会委派的本意而言,布克的行为与效果,已形成了背离教会初衷的“忘本”,可谓传教士中少有的“另类”。 从这个角度说,布克与赛珍珠的成果,具有世界文明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布克以严谨的实证研究和缜密的数据分析方法,历史上第一次为中国农民的生存资源与生存状态、发展资源理清了家底,赛珍珠以自觉的使命意识和文学的现实手法,继马可波罗之后又一次而且更完整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展示出中国农村、农民的真实面目。他们二人分别从科学、艺术的不同角度,整体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荒谬误解和排斥心态,架起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
三、文化的碰撞交融与辉煌结晶
赛珍珠随布克在北方农村,触目所见是污秽灰暗的环境和贫病脏乱的人群。但随着时光季节的推移,随着下乡调查时与农民交往的深入,他们逐渐发现:在脏乱贫病的表象之下,其实深隐藏着奇异的美景;贫穷凋敝的生存挣扎中蕴含着人性的美德。这个时期的赛珍珠与布克,对中国农村粗犷质朴、不乏原始艺术风貌的节令风俗,不约而同的发生了盎然兴趣。布克给父母寄出的照片中,收入了传统说书艺人讲评书的场面远景,并作了文字说明。在《中国农家经济》一书中又收入一幅说书艺人和周围听众的正面照。而赛珍珠更是在获诺贝尔奖演讲中,提到中国说书艺人口中的三国、水浒、西厢、聊斋等书对她的影响。在回到美国三十多年后,她仍记忆清晰地描述中国春节拜年、除夕爆竹、元宵花灯、清明风筝,以及端午、七夕、中秋等节日的时新食品与淳朴风情,1971年她还发表了《中国说书人》一书。
赛珍珠说“这一段的中国生活,使我强烈感受到,中国农民具有强大的力量。他们的心地善良,其精明智慧,令人吃惊,又令人愉快,他们说话超然俏皮,简明扼要。他们出于一种深沉和天生的世故,对生活采取一种直接了当的态度。我觉得,占中国人口80%、95%的农民是人类的优秀分子,然而,他们由于目不识丁而不被人注意,这筒直是人类的一大损失。他们充满了魅力,宽宏大量。虽然目不识丁,卑陋的生活环境又把他们同现代思想科学发现隔离开来,他们仍那么有教养。”
赛珍珠和布克中国之美的认识,体现在赛珍珠的一篇题为《中国之美》的文章中。她以中国为“我的祖国”,并说:“这个古老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缄默不言,无精打彩,从不在乎其他国家对他的看法。但正是在这儿,我发现了世界罕见的美”。
赛珍珠回到美国后,仍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人物山川之美,反复在各类文章中予以颂扬,说世界上最漂亮的人是中国人,最美丽的地方是中国农村,并一再强调:“中国最美的风景不是历代文人墨客吹捧起来的名山大川,而是普普通通的田野和村庄”。从贫瘠荒僻、朴鄙粗野中发现丰厚的美好和巨大的魅力,既折射出北方大地的丰厚蕴涵,也是赛珍珠与布克之所以获得超常成就的深宏智慧所在。这贫穷荒僻的,隔绝于世界文明之外的中国农村,为布克、赛珍珠的人生辉煌做了不可或缺的铺垫。
作为严谨学者,布克虽没有像赛珍珠那样毕露锋芒,但也坚守着对中国人民的救助职责和支援义务。南京沦陷后,他随金陵农大于南京、汉口、重庆、成都各地的辗转中,一直坚持对中国农业调查的数据予以研究,并在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顾问期间,促使美国把贷款还给中国。1939年,布克关于中国政治的谈话被引入延安的《新华日报》社论,用以呼吁国民政府实行民主。1946年最后一次来华之后,布克一直保留着对中国的良好记忆,他曾对采访的美国记者说:有足够的中国人想要而且渴望他们的国家现代化,中国人民有才智和品性来实现这个目标,
四、思想文化的启蒙与人类文明的沟通
赛珍珠和布克分别从科学、艺术的不同角度,整体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荒谬误解和排斥心态,架起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赛珍珠以北方农村为素材背景,通过自觉的使命意识和文学的的现实手法,丰富完整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展示出中国农村、农民的真实生活。布克准确把握农民苦难的具体状态,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和缜密的数据分析方法,历史上第一次为中国农民的生存资源与生存状态、发展资源理清了家底,成就了他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典型范例;
赛珍珠自1942年最后来华之后,直到逝世,是一位几乎只以中国为写作题材的作家,如剧本《孙中山》,《中国到美国》(1944),宣传大众教育家晏阳初的《告语人民》,《余南,中国的飞行儿童》(1945),《远与近,日本.中国和美国》(1947),儿童读物《巨浪》(1948),《改变了中国的人---孙逸仙的故事》(1953),《我的中国书写》(1954),《北京书简》(1957),《东方童话集》《1965》,《中国人民》(1968),《我听到的中国》(1970),《中国讲故事的人》(1971),《中国的过去与现状》(1972)等。
布克在皖北农业试验和农村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南京的社会活动平台和金陵农业大学的学术地位优势,亲自组织团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全国范围调查,获得了被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称之为“惊天地、泣鬼神”的海量数据与研究成果。1930年出版了《中国农家经济》,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系统研究中国农业经济的学术巨著,这些调查为后来建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奠定了基础。1937年《中国土地利用》三巨册英文初版,1941年抗战期间由金陵大学农经系出版中译本,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农业问题最权威学者、最优秀的著作。
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融合。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使得一个世纪前赛珍珠、布克在“三农”视域下架起的文化桥梁,在今天得到更为广阔而高速地拓展延伸,并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历史时代,为中美文化、中西文化的交流融汇,为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谱写新的华章。在这种关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文化趋势中,赛珍珠、布克的中国经历、其作品所代表的文化和融共存理念,以及“赛珍珠、布克研究”对文化发展深层内涵的探讨,必将越来越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与参与,相关成果揭示的科学内涵,也将越来深刻地渗入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进程之中。
【参考文献】
1、赛珍珠. 中国之美[J]. 雪莲, 2015(13): 4-10
2、于艳平. 一切为了边缘人 为了边缘人的一切——赛珍珠文学创作动因探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80-84
3、王新春. 试析赛珍珠《大地》的成功因素[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1): 75-77
4、王娟. 赛珍珠《大地三部曲》中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变迁[D].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长沙
5、刘苏力. 赛珍珠笔下中国农民形象的文化意蕴[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4): 43-46
6、朱湘莲. 赛珍珠的中国情结——兼析《大地》和《龙子》[D].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成都